内部邮箱
信息公开
年度工作报告
审计报告
财务报告
工作总结
项目报告
捐赠信息
管理制度
年度人员薪酬
市文化发展中心、文化发展基金会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10-02-15

      2009年是举国欢庆的一年,全国人民喜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回顾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是应对危机的一年,年初中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全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中心、基金会按照中央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握“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两个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内部建设和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截止今年11月,多渠道、多形式募集社会资金410万元,组织、资助、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领中国当代艺术”和“推动文化交流”各方面活动30多项,切实促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下面从主要做法、进展和成效,成功经验与启示,主要问题与不足三个方面对中心、基金会2009年度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紧密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创性地谋划中心、基金会2010年度工作思路。

  一、中心、基金会的主要做法、进展和成效。

  (一)举办和谐社区文化项目,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平安北京”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1、城乡结对发展 共庆六十华诞——组织“社区农庄”项目。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进一步推动城乡共建工程,推进北京郊区旅游业发展,我会“和谐社区专项基金”在2009年初联合区县旅游局、社区中国网、北京旅游集散中心等机构发起“社区农庄”项目,通过城市居民与郊区农户结对的方式,使市民拥有京郊的“私家菜园”,在丰富绿色蔬菜供应、保障居民食品安全的同时,拉动京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建设。活动得到了首都市民和郊区农户的积极参与,位于怀柔、密云、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顺义、平谷、大兴、通州十个区县的200多家农户加入此项目,为京城居民提供露天田地、大棚、采摘园等种植场地。为配合项目的开展,向首都市民宣传有机果蔬种植工艺与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和谐社区专项基金”还组织了“社区农庄•关爱健康社区行”大型公益活动,把健康的饮食知识带入社区,将“三进两促”活动落到实处。

  2、公益文化进社区 喜迎国庆六十年——举办“2009北京欢乐社区行”系列演出,覆盖城八区。为进一步扎实开展“三进两促”活动,2009年6月19日至8月28日,中心、基金会组织的“2009北京欢乐社区行”系列演出深入到朝阳、丰台、东城、崇文、海淀、宣武、西城、石景山城八区,累计近万人直接观看演出,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等多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作为中心、基金会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北京欢乐社区行”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首都市民喜迎国庆营造了良好氛围,也为中心、基金会今后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方面的进一步工作奠定了深厚基础,为发挥文艺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工作中的作用做出了实际贡献。

  3、打造艺术社区 建设人文北京 构建和谐社会——“首届北京社区书画巡展”取得丰硕成果。中心、基金会主办的“2009首届北京社区书画巡展”历时六个月,先后通过“书画名家社区行 泼墨挥毫迎国庆——2009北京社区书画巡展社区交流活动”、社区居民书画作品征集、作品初评和终评,取得了丰硕成果,评选出150幅入围作品,在此基础上评出专业组特等奖2名,优秀奖10名,业余组特等奖2名,优秀奖20名。所有作品将被编入《2009首届北京社区书画巡展作品集》,并于12月18日至20日在中华世纪坛举行展览暨获奖作品颁奖仪式。活动在以下三个方面助推了人文北京和谐社区的建设:一是把开展“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促和谐、促发展”活动作为加强“作风建设年”的重要载体,组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和书画名家进社区,在传播中国传统书画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社区居民的书画爱好,以此促进社区中国传统书画的普及与提高,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二是通过作品征集、评选的方式,强化了社区居民对公益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以此促进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与凝聚力;三是在中华世纪坛和各社区巡回展出评选入围的优秀作品,提升社区居民的荣誉感,以此打造“艺术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生活的文化内涵。

  4、迎华诞弘扬国粹艺术 促和谐谱写梨园新曲——第七届“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圆满落幕。中心、基金会主办的以“为伟大祖国骄傲”为主旨的第七届“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圆满落下帷幕,并于2009年8月27日在前门建国饭店梨园剧场举办颁奖仪式。此届大赛历时三个月,得到了各区县文化馆、剧社的大力支持,共评出三等奖20名、二等奖10名、一等奖5名。其中参赛的小选手数量及在获奖者所占的比例都超过了往年各届。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第七届“椿树杯”北京市社区京剧票友大赛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突出“迎华诞弘扬国粹艺术,促和谐谱写梨园新曲”这一主题,将“椿树杯”全力打造成为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重要文化活动的精品项目,在用传统京剧演绎当代和谐生活的过程中,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搭建了热爱京剧艺术的有识之士及京剧票友的联谊和交流平台,吸引和培育了更多的京剧艺术爱好者,为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设立当代艺术专项基金,构筑本土支持体系,引领艺术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2009年共启动“艺术北京专项基金”、“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专项基金”、“周昌新艺术基金”、“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四个当代艺术专项基金,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当代艺术本土支持体系。

  1、“798艺术基金”支持的“2009北京798艺术节”成功举办。2009年9月19日开幕、2009年10月25日闭幕的“2009北京798艺术节”共历时37天,包括展览和活动两个单元,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艺术家、收藏家、艺术爱好者的参与,开幕当天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十一”期间日最高游客数量达22000人。境内外众多主流媒体对“2009北京798艺术节”给予了高度关注,艺术节15家深度合作媒体,30家支持媒体,以及14家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深度合作媒体对艺术节进行了全程报道,为新中国六十华诞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再实验:智性与意志的重申’青年艺术家推荐展”是“2009北京798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展览期间,评审委员会以其专业性和艺术的敏锐性对参展的44位艺术家作品进行了认真而严格的评分,评出了青年艺术家推荐展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同时,14家青年展合作媒体从其独特的媒体关注视角评出了“传媒大奖”、“实验精神奖”、“新锐艺术家奖”。

  2、“北京当代艺术推广专项基金”支持的艺术家个展、沙龙主题展与国际交流展。2009年4月11日至5月5日,专项基金支持的“杜大恺水墨作品展”在798艺术区桥舍画廊举办。在798艺术区举办具有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水墨作品展,是中心、基金会为喜迎新中国60华诞营造健康人文氛围的有力举措,为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人文北京”建设的有益尝试。“杜大恺水墨作品展”的隆重开幕与成功举办使798艺术区迈出了创新的一步,促进不同艺术形态的百花齐放,丰富798的艺术生态,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优秀内容。2009年6月6日至2009年8月3日,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为进一步加深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增进两国的互信与友谊,为国庆六十周年营造良好和谐的国际文化氛围,由中心、基金会和德国图林根州文化部共同主办的“对话Ⅲ——中德艺术家联展”在798艺术区桥舍画廊举办。为鼓励创新、培养文化艺术新人,此次参展的20位中国艺术家均由评委会从网站报名的200多位青年艺术家中遴选推出,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主题健康,展现了中国年轻一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中融入了高科技与网络技术的元素,体现了创新与活力,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时代内涵。2009年10月至11月,“对话Ⅲ——中德艺术家联展”在德国科布伦茨和柏林先后展出。2009年8月27日,专项基金支持的第12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主题展“城市领袖——2009北京艺术沙龙展”开幕,展出了53位艺术家的100多幅绘画与雕塑作品,这些作品采用不同的材料媒介,通过具象或意象的手法,对应着艺术家的种种心理体验和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缤纷多样的城市生活。

  3、“艺术北京专项基金”的启动与“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和经典艺术博览会。2009年1月15日,“艺术北京专项基金”启动,专项基金旨在推进民族自主品牌“艺术北京”的建立,通过举办艺术博览会,从展览交易的环节促进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2009年4月26日至30日,中心、基金会主办、专项基金支持的“艺术北京2009”当代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举办。“艺术北京2009”当代艺术博览会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艺术经济论坛、“艺术突破”主题展、“影像北京2009”当代影像艺术博览会、国际时尚摄影特展、“1+1”慈善特展。虽然艺术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展览期间的人气和交易量却出乎意料,仅4月26日晚前来参加开幕预展的各界人士就达上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为期5天的博览会成交额达9000万元人民币。2009年11月6日至11月9日,由中心、基金会主办、专项基金支持的“艺术北京2009”经典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参展的30家画廊分别来自中国两岸三地、日本、韩国、欧美,从近80余家申请单位中甄选而来。据执行委员会初步统计,为期四天的博览会,参观者达2万人次,60%以上的画廊有令人满意的成交,德加的《站立的女人》、柯罗《水边劳作》、冷军的《蒙娜莉萨——关于微笑的设计》版画等中西方经典大师的知名作品在博览会期间成交,现场交易额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

  4、“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专项基金”的启动与课题、文献项目的开展。2009年1月15日,“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专项基金”启动。专项基金旨在资助和扶持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项目,加强国内外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的交流,扩大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国际影响力,引导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专项基金项下开展的文献研究项目有:《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中国油画文献》、《中国国画文献》,举办的文献交流项目有:世界收藏家大会、全球艺术品市场行情发布会。2009年10月10日,“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暨世界收藏家大会:直面金融风暴的世界收藏——东西方对话”成功举办,论坛共分为四个议题,来自世界最顶级的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博物馆的负责人或策展人、收藏家、著名院校院长与知名专家学者共60人参加了此次闭门论坛。

  5、“周昌新艺术专项基金”的启动与各项活动的开展。2009年8月8日,“周昌新艺术专项基金”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周昌新艺术基金”是我会设立的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公益性公募基金,旨在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基金优势,通过多种形式支持重彩油画艺术的创作、创新、推广及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国际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健康艺术形式“重彩油画”的国内外影响力。与“周昌新艺术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同时举办的还有“重彩江山——周昌新重彩油画学术展”与“首届重彩油画学术研讨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等专家学者针对“重彩油画”的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精彩解析,对油画艺术本土化、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等问题进行了思想交锋。2009年10月30日,国内首个“重彩油画”专项课题组,周昌新艺术基金重彩油画课题组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王镛、陶咏白、牛克诚、邓平祥等专家学者针对重彩油画的语言、重彩油画色彩的特点,近现代经典艺术与中国重彩对接,如何发展建设艺术基金的平台及其领航作用,如何推动东西艺术文化对接等多方议题进行了深刻讨论。

  6、“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的启动。2009年11月25日,“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启动。专项基金旨在资助、组织与艺术授权有关的活动与项目,让美与真正的生活用品相结合,以文化为土壤,创意为种子,产品为果实,以授权为手段,提升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纵深化发展。

  (三)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2009年10月至11月,中心、基金会出国批次和访问人员规模达单位成立以来之最,先后三批、共7名工作人员分别根据中心、基金会的总体安排访问了德国、法国和韩国,在访问期间,或组织主办中心、基金会在国外的展览,或参加国际性的会议,或拜访艺术家与艺术机构,为扩大中心、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视野,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中德:“对话Ⅲ——中德艺术家联展”。为配合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心、基金会主办的文化交流品牌项目“对话”系列之“对话Ⅲ——中德艺术家联展”继在中国展出后,于10月18日至10月31日在德国科布伦茨市开幕。展览得到了科布伦茨市议会代表阿尔特迈耶先生和德国文化史、艺术与技术协会(KKT)主席龚贝格教授的高度认可。中心、基金会工作人员现场表演了中国书法艺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话交流”、“天道酬勤”等书法作品蕴含着浓浓的中国韵味,传递出“中德对话交流”的美好寓意,深受现场参观者的欢迎和喜爱。“对话Ⅲ——中德艺术家联展”第四站于11月4日至2010年1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市举办。

  2、中韩:应邀出席“2009东亚文化艺术机构研讨会”。2009年10月22日至24日,中心、基金会研究部工作人员应韩国仁川文化财团之邀,赴韩出席“2009东亚文化艺术机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利用文化艺术空间推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的九家文化艺术机构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通过研讨和工作讨论,各方就定期举办各文化艺术机构的交流研讨会、互派艺术家学习创作等事宜达成初步共识,将于2010年进一步协商,签署合作协议。在研讨会期间,参会人员在主办方仁川文化财团的引导下,参观了2009韩国仁川全球展览节和仁川艺术平台。

  3、中法:拜访艺术家与艺术机构,洽谈“欧中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项目。2009年10月20日,中心、基金会代表团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当地赫赫有名的艺术家让•侯斯及斯特拉斯堡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联合会进行商谈,初步达成了于2010年举办“欧中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活动的意向,促进和拓展中欧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交流,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与研究。2009年10月21日,中心、基金会代表团拜访了(巴黎)卡地亚基金会美术馆馆长,与该基金会策划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在该美术馆展出的国际涂鸦艺术展。

  4、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举办国际艺术家交流展。2009年10月28日至11月10日,位于月亮河度假村的中心、基金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举办了国际艺术家交流展,展出了杨起、唐承华、胡又笨和Charles Hecht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的四位艺术家分别具有德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的学习创作背景,展出的艺术作品体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艺术创作风格,将东西方文化凝结在一起,用抽象来衍生完满的“写实”,呈现出“虚”与“实”和谐的关系。中心、基金会以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为平台,举办国际艺术家交流展,旨在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基金会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的资源和优势,切实促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的国际交流与传播。

  (四)举办“2009’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机遇与发展思路”,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09年6月18日,由中心、基金会联合北京市政协、北京市文联共同发起的“2009’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机遇与发展思路”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机遇与发展思路”这一主题,来自798艺术区、木偶艺术剧院、影视制作、产业投资、话剧六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嘉宾做了专题演讲,分别介绍了艺术集聚区的管理、演艺项目的引进与合作、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剧场的建设与经营、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创意与资本投资各方面的经验,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十八区县文化创意产业主管部门领导和北京市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负责人应邀参会并与演讲嘉宾互动。论坛立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从全市的角度出发,探寻了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中的发展机遇和运作思路。论坛规格之高,体现了中心、基金会2009年“创品牌、谋发展、上水平”的总体思路与要求。

  (五)组织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展览之一“设计3.0:现在进行时”设计展。

   2009年10月28日,“设计3.0:现在进行时”设计展在北京751时尚设计广场盛大开幕。展览以“设计3.0”命名,旨在提取“web2.0”时代有价值的设计元素与思潮,探寻“web2.0”之后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设计是将创意融入生活的有效手段,是使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展览力图呈现在新媒介、新技术、新经济环境下,中国当代青年设计师、新锐艺术家的探索和尝试;呈现在日新月异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的思考与努力;呈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设计师如何通过创造新型的创意文化,重构自我身份,为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成功举办第四届文博会“艺术授权交易与设计展览会”。

  2009年11月25日,中心、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文博会“艺术授权交易与设计展览会”在798艺术区开幕,包括“艺术授权交易会暨论坛”、“‘想想再设计’设计师作品展与跨界设计论坛”、“人文北京•百年四合院——翟鹰画展”、“建设物语——真正的英雄”摄影与当代概念影像书法展四项内容。“艺术授权交易会暨论坛”的现场签约将第四届文博会促成交易的主旨落到实处。第四届文博会“艺术授权交易与设计展览会”意在强调推进艺术授权和工业设计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

  二、中心、基金会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

  (一)完善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强化党的理论学习,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组织团支部成立大会、举办党员发展大会,完善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团支部成立大会于2009年9月15日召开,党支部书记孟海东同志宣读了中心、基金会党支部任命团支部书记的决定,并向团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有悟性,二要勤奋,三要忠诚,强调青年是突击队,是生力军,是单位发展的先锋力量,希望青年忠于党的事业,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鼓励青年努力奋斗,为首都公益文化事业做出贡献。党员发展大会于2009年9月28日举行,会议严格按照议题和程序、在严肃缜密的氛围中完成。在即将迎来新中国六十华诞的前夕,组织团支部成立大会和党员发展大会,是加强中心、基金会党、团组织建设,为各项业务开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的举措,是扩大党、团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和吸引新生力量的举措。

  2、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力。2009年,中心、基金会全体党员干部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工作报告、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等理论和政策法规,认真学习了党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策略方针,领会了北京市提出的“三进两促”活动和“作风建设年”的精神,学习讨论了国务院常委会议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此外,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认真学习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各项会议精神,先后学习落实了北京市2009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宣传系统安全工作紧急会议精神、2009年北京市宣传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要点、《关于做好“两会”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宣传系统“平安北京”防控体系制度建设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国庆平安行动”的精神、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宣传系统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北京市委宣传部《宣传系统召开上半年思想政治工作会陈启刚同志就下半年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关于加强“国庆平安行动”战时严控阶段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提升了党员干部的领导力,为党员干部把握国内国际大局,把握中心、基金会业务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保证了中心、基金会各项业务在党的各项理论和精神指导下顺利进行。

  3、严抓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9年,中心、基金会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立把防范的监督机制与手段转化为自我约束的内省机制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如下具体工作:一是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切实领会并贯彻落实各项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二是不断充实去年建立的阅读室的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其他党风廉政材料,供党员干部定期阅读、交流感想。三是始终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关心群众生活,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送去温暖。四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检查中心、基金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情况。

  (二)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与以人为本相结合,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凝聚力。

  1、强化制度管理,提高部门协作能力和办事效率。2009年,中心、基金会根据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修改、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各部门分工及岗位职责规定、会议制度、安全保密工作防范措施、灭火疏散方案、防火安全及安全责任制度等29项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使各项工作处于有序的状态中,有效降低了工作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基金会、文化发展中心及各部门、各员工的工作效率。

  2、强调以人为本,提升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凝聚力。在强化制度化管理的同时,中心、基金会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意识。先后组织参观了李大钊故居、“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诗歌朗诵会和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等活动。促使全体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艰辛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丰富了青年工作人员对党和新中国成立发展的历史知识,陶冶了工作人员的情操,表现和提升文化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提升中心、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三)加强基金与财务工作,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2009年,中心、基金会在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一方面做好华夏证券破产清算和嘉利华公司的解散清算,最大限度地收回中心、基金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认真研究“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的相关知识,为中心、基金会尝试新的运作模式做理论铺垫,并与多家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员建立联系,努力挖掘适合中心、基金会的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确保公益资金的保值增值。

  (四)加强文字信息与调研工作,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文字留存保障和理论研究基础。

  1、加强文字存档工作。在开展各文化项目的同时,中心、基金会仍沿袭近年来所建立的良好工作习惯,对各项活动、会议进行了完整的文字存档备案工作:各类会议纪要、记录(京文会[2009]第001--041号);大事记11期;简报36期。[注:所有数据截止到2009年11月30日]

  2、组织课题调研工作,为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中心、基金会先后对“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动漫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艺术授权与文化创意产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北京小剧场发展现状研究”、“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研究”等课题进行了调研。“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从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日常化、大众化、体验化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动漫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则强调了动漫美学所推崇的快乐与青春的生活美学将有助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艺术授权与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艺术授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纵深发展的途径,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全面提升人们的物质、情感、精神消费需求,推动中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与传播。“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探讨了我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的不足和改革方向,从明确产权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改革思路;“北京地区小剧场发展现状研究”梳理了北京地区小剧场发展的基本脉络,透过当前小剧场投资热对小剧场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应对思路提出了建议;“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研究”针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难点——国有院团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改革经验,提出了相应建议。在2009年11月3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表彰2008年度北京市宣传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决定》中,中心报送的《关于构筑中国当代艺术本土支持体系的研究报告》荣获三等奖。

  (五)积极推进专项基金的设立,以专项基金的形式吸纳社会资源,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09年,中心、基金会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启动了“艺术北京专项基金”、“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专项基金”、“周昌新艺术专项基金”、“小泽征尔音乐艺术教育基金”和“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等。各专项基金的设立和其项下项目的运作,基本上形成了包括原创-展览-展示-交易-收藏-理论研究在内的本土支持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专项基金采取专款专用的方式为具体的文化项目提供专业资金管理和支持,面向全社会搭建资金募集平台,保证了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文化建设和资金投入机制,为解决文化体制改革中“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路。

  三、中心、基金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2009年,中心、基金会再上新台阶,初步形成了“对话”、“重彩油画”等品牌项目,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我国社会还处于转型之中,文化艺术类基金会的价值得以不断体现,基金会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可以由企业、政府或民间发起成立,面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以支持艺术家、艺术团体的发展,对推动艺术产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基金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企业和个人捐赠文化项目的意识不强、热情不高,从而制约了基金会募集资金的效果。如何使人们充分认识基金会的作用,提高公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成为基金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以往的工作中,中心、基金会注重了专项基金的建立和文化活动的举办,但资金募集的渠道还需拓宽,募集方法还需创新。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基金会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与一些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在资金募集的过程中实现利益共享。

  四、中心、基金会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中心、基金会以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同志提出的“要进一步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抓好品牌项目,使中心、基金会在推进首都文化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指示的关键一年。中心、基金会在部主管领导陈冬副部长的指导下,多次组织党支部会议、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参观南锣鼓巷文化园区、第四届文博会主、分会场,开展深入学习与讨论,力求以更加改革开放的姿态找定位、以更加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塑特点、以更加清晰的国际化语言筑品牌,形成中心、基金会2010年工作思路,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找准定位。立足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的工作,为建设“人文北京”做出更大贡献。北京市将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将“人文、科技、绿色”作为指导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心、基金会主动使自身工作服务于北京整体发展战略,将推动“人文北京”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根本目标,按照中心、基金会提出的设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基金的计划,继续开展以和谐社区、和谐交通、和谐环境为主题的公益文化活动,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首都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号召,组织举办相关论坛、展览等项目,完善本土支持体系,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推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型;加强与国外艺术机构的合作,举办国际文化交流项目,以对外文化交流树立北京国际形象、丰富北京多元文化发展。

  (二)进一步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中心、基金会开展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资源和优势,促进艺术活动、艺术品的国际交流与交易。中心、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多次组织会议,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同志提出的工作指示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相结合,认为中心、基金会将不失时机地把具有开展国际交流项目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出来。一方面加强与国外艺术机构的合作,在国外举办我国艺术品展览、展销活动,开辟我国艺术品出口渠道;另一方面,加强与各国艺术家的互动交流,接待各国艺术家来北京生活创作,切身了解中国的文化氛围。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三)进一步打造品牌。2010年,中心、基金会将致力于塑造具有长效机制的品牌项目,把其他活动带动起来。具体计划运作的品牌项目有:“艺术授权博览会”、“对话——中德艺术家联展”、“小泽征尔音乐教育项目”、“全球艺术品市场行情发布年会”、“欧中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鲁迅论坛——鲁迅的艺术世界”共六个。其中“艺术授权博览会”是在今年举办第四届文博会“艺术授权交易与设计展览会”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艺术授权的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而举办;“对话——中德艺术家联展”项目迄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先后在德国的科布伦茨、中国的北京、德国的柏林等城市进行了展出,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第四届将于明年在德国耶拿市举办的中国节期间展出;“小泽征尔音乐教育项目”将充分发挥中心、基金会的有效平台与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的知名度,在北京、天津、上海举办小泽征尔音乐教育演出专场,将其塑造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国际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欧中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将在中心、基金会与欧洲中国当代艺术与艺术家协会、欧盟首府法国斯特拉斯堡市政府、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斯特拉斯堡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联合会四家机构的合作下举办,促进和拓展中欧文化艺术的多元化交流,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研究。

  (四)进一步加强产业化运作。在中心、基金会举办2009社区书画巡展和构筑本土支持体系,壮大中国艺术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和完善中国传统艺术产业和当代艺术产业链条。一是建立艺术社区,打造中国传统艺术产业链条。艺术社区的建设主要包括传统书画艺术的展销和社区剧场试点两个方面。目前,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如书法、书画等既没有形成有序的产业市场,也缺乏有效的国际传播,通过艺术社区搭建传统书画艺术的展销场所,特别是外国人居住密度高的艺术社区展销传统书画艺术作品、举办传统书画知识讲座,有利于形成中国传统书画的创作-展览-展示-交易的产业链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普及和国际传播,促进传统书画的交易。建设社区剧场试点,以此开发社区内的文化活动空间,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从社区公益文化建设角度看,社区剧场发展有利于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用剧场艺术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从产业的角度看,社区小剧场的开发建设包含着巨大的商机,通过社区小剧场的开发可以带动广告、演出、艺术培训等行业发展,培养社区居民文化消费习惯。因此社区小剧场建设开发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符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相关精神要求,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二是强化当代艺术的收藏与拍卖环节,完善当代艺术产业的本土支持体系。中心、基金会虽已初步建立起以原创-展览-展示-交易-收藏-理论研究等产业链环节在内的本土支持体系,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艺术品的收藏、拍卖等后续环节上,以突出中心、基金会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产业运作和引领作用。如设立“艺术品收藏基金”,收藏和推介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学术收藏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周昌新艺术基金”与民生银行的合作,提升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牌——重彩油画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举办每年一届的“全球艺术品市场行情发布年会”,引领当代艺术的收藏、投资和拍卖,形成中心、基金会在当代艺术方面的品牌项目。

  (五)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知识理论和信息数据库两个保障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对中心、基金会阅览室的书籍进行整理,补充文化艺术领域的国际化、前瞻性书籍,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交流文化艺术和市场化运作的知识、经验,不断开阔全体工作人员的视野,构建起中心、基金会业务发展的知识理论保障体系。建立数据库,搜集整理国外文化艺术类机构信息、跨国企业对文化艺术领域的扶持信息,不断开拓中心、基金会的有效合作伙伴,构建起中心、基金会业务发展的信息数据库保障体系。

  总之,2010年中心、基金会将深入落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同志针对中心、基金会提出的工作指示,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学习型组织,遵照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内容,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均衡发展,特别是在“支持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方面,下大力气,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使中心、基金会在“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抓好品牌项目”的基础上,每年做出一、两项重点活动,打造出可以放大自身优势、具有长效机制的品牌项目,把其他活动带动起来,为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

二00九年十一月